您好,欢迎光临我们专注于劳动法-上海劳动律师网

我们专注于劳动法-上海劳动律师网
 __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服务  >  专项指导  > 正文

企业暴力裁员的不同表现

文章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作者:尹轶男时间:2015-07-27 11:58:43浏览量:2318
摘要:众所周知,企业战略业务发生调整,必然会出现人才结构的调整,由此引发的战略性裁员不可避免。BNET 商业英才网采访了多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和律师来共同探讨企业裁员的相关问题。

  联想精细化裁员

  06年3月11日,对联想和联想的员工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由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宣布的“战略性裁员5%”开始具体实施。联想集团是3月10日晚开始对外界公布这一消息的。作为当今商业领域里众多的裁员消息之一,联想的此次裁员数量总计600人左右,这是联想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裁员。据悉,联想此次裁减人员的流程非常专业和顺畅。3月6日启动计划,7日讨论名单,8日提交名单,9-10日人力资源部审核并会同其他部门办理手续,11日面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在宣布裁员的当天,秩序井井有条。经理们首先肯定员工过去的成绩,然后解释战略性裁员的意义,告知经济补偿金数额,然后递上所有已办好的材料,让离职员工在解除劳动关系的合同上签字。平均每人20分钟。更为有效率的是,在员工进入面谈室的同时,公司已经帮他们办好了近乎所有的离职手续;等他们从会议室出来的时候,邮箱、人力地图、IC卡已全部注销。他们同时被告知,从面谈室出来的那一刻,他们不再是联想的员工,同时,他们被要求2个小时内离开联想。对联想的专业化,业内很佩服联想在部署此次裁员方面的坚决与高效,也非常佩服联想人力资源部在裁员方面的强大的执行力。而另一种看法则是,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联想一直推崇的“家文化”相悖,未免太没有人情味了,给员工带来很大的伤害。

  百思买裁员未引发暴力反抗

  今年2月22日,美国最大电子零售商百思买突然宣布关闭了所有的中国自营店。当天,百思买在沪的近千名员工被要求“必须全员到岗”,而当他们到达熟悉的店铺,却发现卷帘门紧闭,紧接着高管宣布了一个消息百思买在中国内地的9家门店全部关闭,将其在内地的经营业务整合到全资子公司江苏五星电器中。百思买上千名员工不得不面临被大规模裁员的问题。据媒体报道,一位百思买员工说,他们此前毫不知情,早晨来到门店上班才被临时通知关店、裁员、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百思买此次的员工赔偿方案为“N+1+4”乘以底数,“N”为工作年限,底数最低为每月3500元。这意味着只要工作1年以上,基本都可以拿到2万元左右的遣散费。不过,公司突然宣布关店一事,依然引来员工不满。事件发生后,百思买与近200名员工进行了谈判,承诺重新考虑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工的补偿方案,并于3月3日公布。在实习生补偿金额等细节方面,百思买也做了让步。3月4日百思买的补偿款到位。

  对于百思买给出的赔偿方案,一些国内企业人员表示出了认可。国美集团市场主管魏新在微博中表示,“百思买的裁员方案,挺让我敬佩的,该赔偿的赔偿了,自己亏损闭店也不去损害员工利益,这一点很人性,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酷六20多名员工“反对暴力裁员,要工作,要尊严”

  酷六突然宣布对销售团队大幅裁员,涉及上海和北京两地的员工。裁员所涉及到的员工数量约为150人,而整个酷六销售团队人数为190人。由于裁员消息太突然,没有以正式形式告知,而只有人力部门的口头劝退,许多员工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引起酷六员工的极大不满。

  酷六网上海办公室的一位员工透露,空降出任酷六新副总裁的陈昊,裁员当天出现在酷六上海办公室,但不愿与员工见面谈判。这期间,酷六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一个小房间里,和员工逐个谈话,包括要求列在名单上的员工立即离职,当天必须交还工作用的电脑和门卡等设备,否则将按照折旧费从赔偿金里扣。

  代表酷六官方的人事专员与上海被裁员工见面谈判,双方前提相差太远,乃至发生肢体冲突,还报了警。一些员工在微博上直播这次谈判历程,上传的一张照片表现,一位女员工左胳膊呈现一道长长的淤红,此外一张照片表现有警察赶到现场。

  20多位酷六员工集体打出标语“反暴力裁员”,并要求“严惩打人凶手”。

  外企职员讲述职场冷暴力

  早在2007年7月5日,在思科中国市场部任市场专员的李梅笑突然接到主管上级发出的末位淘汰通牒,那是她进入思科中国的第8个年头,此后的4年“被裁员”的她一直在维权。她逐层向上投诉,申诉邮件收件人层层升级,从市场经理到中国区市场总监、中国区总裁,最终一直到思科全球CEO约翰。钱伯斯。

  她认为考核结果未出炉就进入劳动合同解除程序,违反法律流程,希望公司提供“业绩不好”的明确依据,并能够按照公司规定得到一个绩效改进计划的机会。其后,她根据美国加州法律申请公司安排独立律师对其申诉期间公司不给其安排工作、不批准病假的情况做职场冷暴力调查。这场内部解决未果的纠纷,最终走向劳动仲裁和司法程序。从公司内部申诉,到后来走向劳动仲裁并诉诸法律,李梅笑整整花了4年时间,与那些安静离开的同事相比,李梅笑的坚持,对于在将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看得很重的白领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有律师认为这是博弈的过程,大企业有法务部门和团队,员工个人与大企业相比还是弱者,所以大多数人趋利避害,很少会选择和组织抗争。而李梅笑表示,不愿意背着末位的标签离开,一方面是觉得尊严尽失,另一方面这一标签将会对继续求职造成影响。


本文章链接地址:复制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