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我们专注于劳动法-上海劳动律师网

我们专注于劳动法-上海劳动律师网
 __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分析  >  服务期竞业  > 正文

离职创业不得不考虑的竞业限制

文章来源:劳动派作者:张立岩时间:2016-06-20 23:05:42浏览量:2316
摘要:对于创业者来说,兼职创业的风险,就是任职期内的竞业限制;离职创业的风险,则是离职后一定期限内的竞业限制。离职之后的竞业限制,对其可能威胁更为急迫。

  竞业限制是指,劳动者在任职期间,或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竞业限制包括任职期内和离职之后两类

  对于创业者来说,兼职创业的风险,就是任职期内的竞业限制;离职创业的风险,则是离职后一定期限内的竞业限制。离职之后的竞业限制,对其可能威胁更为急迫。按照《劳动合同法》,公司可以限定员工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同类产品或业务,员工如有违反,应该如约向公司支付违约金。

  如果创业者准备离职创业,需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考虑:

  1、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有资格被竞业限制。如果不是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如果不掌握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知识产权,那么,公司是无权限制这样的员工。

  2、只有与公司签订书面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公司才能事后追究。如果没有与公司签订书面的竞业限制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中也没有竞业限制条款,公司不能凭空就说员工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

  3、竞业限制的期限最多不超过离职后2年。如果创业者离职2年后,才回过来经营同类业务,公司就无权干涉了。

  4、公司只有支付了约定的补偿金,才能限制离职员工。补偿金是为了弥补劳动者被限制工作机会的损失。如果没有约定补偿金,或者约定了但没有支付或足额支付,公司都会不能再限制离职员工。

  如果创业者在工作期间就打算兼职创业,那么,需要注意的是,任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义务:

  1、创业者如果担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这些高管职务,即使没有签订任何竞业限制协议,也不能参与经营公司同类业务,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因为创业者担任公司高管时,能掌握公司绝大部分的信息,能控制公司发展方向。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限制也就越多。

  2、如果创业者不是高管,那么,就视情况了。如果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或者公司内部规章制度里有保密规定,那么,协议和规定所明确的、应该保密的信息、技术,创业者在兼职创业时是不能利用的。也就是说,兼职创业不能利用公司的资源。当然,如果某些信息和技术虽然公司认为是秘密,但实际上外界已经公开了,使用这些信息和技术则没有问题。

  3、兼职创业时最好不要过早成立新公司。除非现任公司同意,否则,按照《劳动合同法》,员工不能再与新的公司保持劳动关系,现任公司可以要求员工和新公司赔偿。因此,如果兼职创业过早成立了新公司,可能会被现任公司认为你同时与新公司保持劳动关系。

  如果创业者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会有什么后果:

  1、在竞业限制协议里,一般会约定违约金。如果明确约定了赔偿金额,创业者需要衡量一下,将赔偿当作创业的成本之一,看看创业的收益是否能弥补赔偿的金额。

  2、如果没有明确约定赔偿金额,只是笼统说应赔偿公司因为你违反竞业限制而发生的损失,那么,需要看公司有没有损失或者损失多大。如果没有损失,或者损失不大,创业者需要赔的也不多。另外,还可以看看,公司是否能够证明这个损失,如果公司证明不了,创业者甚至不需要赔偿。

  3、如果约定的赔偿,是按照违反竞业限制的收益来计算,那么,离职创业的收益可能都会被赔偿给公司。不过,如果这个赔偿金额,已经远高于公司的损失了,你还可以请求法院按照公平的原则,酌情予以调低。

  除了员工本人离职或兼职创业可能遇到竞业限制问题之外,员工的配偶也可能因为你的创业,而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时下最热门的手机游戏《刀塔传奇》,其开发商莉莉丝创始人兼CEO王信文的妻子陈小花,本来在腾讯游戏部门任职,因为《刀塔传奇》与腾讯若干网游存在竞争关系,腾讯以“商业保密条款以及员工阳光行为准则”为由,认为同业的家属需要回避,在与陈小花协商之后,解决了与之劳动合同。不过,这种配偶回避,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员工配偶是否会受影响,关键看配偶与公司签署的协议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有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员工家属从事竞争性的同行业工作。


本文章链接地址:复制此链接